打開學生心門的三把鑰匙——欣賞、理解、實踐
彭德馨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這種關系時刻影響著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影響教師對學生知識的啟發和能力的培養,影響師生感情的建立和心靈的共鳴……師生之間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促使學生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良好的“師生關系”無外乎兩個方面,“生對師”與“師對生”。“生對師”,重在“尊師”“親師”“信師”。“師對生”重在“欣賞”“理解”“實踐”。今天我將從第二個方面“師對生”這個角度闡述教師該如何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用眼觀察:變“問題視角”為“優勢視角”
如果我們總用找問題的眼光看學生,問題層出不窮。哪兒都需要修補,于是學生在嚴苛的要求下很容易破罐子破摔,難以形成學習內驅力,個性將被束縛,思維缺少創新。如果我們用優勢視角欣賞學生,發現學生的長處,表揚學生長處,學生才能成長為 “大樹”。好班主任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發現學生的優點、閃光點,引導學生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師生關系猶如親子關系,就拿我自己的兒子來看,剛開始我總是關注他的缺點:調皮好動、喜歡插嘴、暴躁易怒……我總是批評他,但是他的錯誤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我們父子的親子關系很緊張。當我換成優勢視角去觀察他時,我發現他陽光自信、熱情活潑、想象力豐富、有創造力、詞匯量大,我驚訝地發現他未來可期,我看他的眼神更溫柔了,他更愿意和我說話了。師生關系亦如此,我們多表揚學生的優點,學生的表現會更好。
一開始,我眼中的小胡同學同學是一個自以為是,聽不進老師建議的學生。他經常遲到,上課愛講話,自習課要么老是進進出出上廁所,要么老是在抽屜里翻來翻去磨洋工。剛進班時成績一般,大概40多位。然而,有一天,一件小事改變了我對他的看法。那是一個中午,我站在班級門口,看著走廊里來回走動的學生,無意中發現走廊里有一些碎紙屑,許多學生說著笑著踩著而過,好像沒有注意到地上的紙屑。這時,小胡同學默默地從教室里拿來清掃工具,等同學們走過后,將紙屑掃了起來,扔到垃圾筒里?;亟淌液?,我立刻在班級表揚了小胡同學,并由衷地贊揚了他關心集體、為他人著想的好品質。對于我的表揚,小胡同學依然像以前那樣,似乎無動于衷,但我卻從他的眼里,看到了一絲驚喜。經過這件事,我開始對小胡同學留意起來,結果發現他有著很多自己不了解的地方。比如,他的理科思維特別好;他的字寫得非常漂亮;喜歡幫助人,別人有什么困難,他都盡力幫助;熱愛勞動,每次大掃除他都非常積極……
我才意識到:一直以來,自己過于疏忽,沒有看到學生性格中閃光的地方。自此,每當小胡同學做了什么值得表揚的事時,我都會直接或間接地表揚他,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發和升華。
漸漸地,我發現他變了,上課變得認真了,尤其作業完成得特別好,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還被同學們選為班級衛生委員。最終高考考了637,被華中科技大學錄取。
二、用心聆聽:化“道德說教”為“理解包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藝術的基礎在于教師能夠在多種程度上理解和感覺到學生的內心世界。”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與人心靈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于無言的感動之中。傾聽是一種好的方法,我們教師應該積極去聽,與學生交談,從中了解學生的某些動向??刹簧俳處熆傉J為學生是小孩子,不樂于傾聽他們的想法,特別是學生犯錯誤時,更是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大加訓斥,這樣很不利于教育好學生,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缺點,對待學生更多的是居高臨下的道德說教。反思一下:作為教師,有時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去對待學生實在不應該,工作再忙,也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也要尊重他們的人格,認真傾聽他們說的話。
高三下學期,我們班有位女生向我投訴她的同桌自習時總是偷看她的大腿。如果按照以前的習慣,我可能立馬找那位男生當面對質,然后對其進行道德說教。但那一次我耐住了性子,聽她把話說完,才知道最近幾次大考她情緒特別緊張,常常睡不著覺吃不下去飯,愛胡思亂想,覺得同學們都瞧不起且排擠她。根據我對班級那位男生的了解以及這位女生的情況,我估計女孩眼中的事實可能更多是她緊張情緒的外化。我心里又準備開始道德說教,想說:“根本沒有這回事,大家現在都忙著學習,誰會去排擠你?”但我控制住了,我站在女孩的角度試著去理解她,換了一種說話方式:“你覺得老師怎樣才能幫助你呢?”女孩很感激地看了看我,說:“我感覺說出來好多了!我想換一個座位調整一下狀態。”按照她的要求,我給她換了一個她喜歡的位置,我靜心觀察,發現事態沒有她說的那么嚴重,我們班班風依然純正,同學之間的情誼依然很深厚。
由這件事,我感悟到:“教師如果習慣性的使用成人的思維來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判斷,會加劇矛盾。如果站在學生的角度換位思考理解學生,幫助其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必然認為教師是可靠的,并能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愛。教師再對其行為進行引導,其效果必然會好于單純的說教。
用愛實踐:轉“外驅力”為“內動力”
教育教學中適時地、有針對性地實踐一些激勵性方法,將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學生健康、活潑地發展,同時也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實踐既能激勵學生,又能為其后續的行為注入恒久的動力?答案是用愛實踐,讓激勵平中見奇,轉“外驅力”為“內動力”。
1.真誠的微笑
因為自身性格的原因,我習慣于嚴格要求學生,認為班主任應該樹立權威。所以我很少對學生微笑,也不習慣表揚。但是,一次和學生真誠的互動讓我徹底改變了。那天,李惟真同學略顯緊張地把她的讀后續寫作文拿給我面評,我認真看完后給予她真誠的微笑,并給出了中肯的評價:“我覺得你的動作描寫非常精彩,可以直接當范文了!”聽了我的話,她皺起的眉頭舒展開了,笑意盈盈地說:“老師,謝謝你,我會再接再厲,不辜負老師的肯定!剛開始我還在擔心自己寫得不好,老師會痛批我,但是沒想到底下的彭老師是這么的和藹可親,其實班上的同學都希望彭老師在班上能夠多笑一笑!”
她的一句話點醒了我:嚴格的要求能夠逼迫著學生認真去學,而日常充滿關懷的、真誠的微笑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內驅力。
2.請學生坐下來再說話
作為班主任,我習慣于居高臨下的姿態來審視學生,對其進行分析診斷,以此來消除其惰性及不良習慣。日常的鏡頭往往是:學生犯了錯誤站在那里手足無措地低著頭等待著接受老師的批評,然后我開始我自認為的苦口婆心。
有一次,我們班小伍同學同學數學作業抄答案被查了出來,課代表通知他到辦公室接受訓話。他垂頭喪氣走來,有些害怕又帶有些不滿的抵觸情緒。一看到我就振振有辭地而又急促地說:“這是我第一次抄答案啊。”鑒于他平時較好地表現,我控制了憤怒,給他搬來了把椅子,讓他坐在我旁邊的位置上,我的眼睛剛好和他的眼睛平視,他的情緒也慢慢地平靜了下來。然后我很平靜地問道:“你能告訴我為什么要抄答案嗎?抄襲的習慣一旦養成后果很嚴重!”他流著淚說:“我抄答案是因為我有好多科作業沒做完,在趕其他作業以至于忘記了數學作業上交的時間。以后我一定會記好時間的。以后即使沒能及時完成作業,也不會再抄答案了,可以向老師們申請遲交。我向您保證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抄答案。”
我心里暗想:是啊,學生其實已經很努力了,學生的作業已經夠多了!與其嚴厲的批評,不如請學生坐下來好好說說話,傾聽他的困難,他們會朝著我們預設的方向前進的。每個學生都是一朵花,一定要蹲下身來,才能欣賞他們的搖曳生長。
3.上坡時,請務必推他一把
優秀的學生因為習慣好會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保持著旺盛的學習熱情。如何讓后進生同樣擁有歸屬感與成就感呢?答案是:上坡時,請務必推他一把。
我曾經做了以下的嘗試,針對部分學生自卑、不愿意與同學老師交流的情況,我讓學生參加了一個“力量圈”的活動。首先,讓每名學生準備一個信封,里面放一張白紙。讓學生在信封外面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圍成一圈,每個人把手里的信封不斷向右傳遞,然后取出信紙,讓他們寫下信封署名同學的優點。游戲中,學生們相互觀察,相互鼓勵,情緒高漲。在班會課上,我很鄭重地把信封交給每位同學。
那次游戲后,我發現班上的后進生,總是在倒數五位的小程同學也更加自信了,他興奮地跟我說:“彭老師,我都不知道我有這么多優點,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其他同學瞧不起我,覺得自己很沒用,現在我知道我要加倍努力不辜負同學們的肯定。”自那以后,小程同學同學確實比以前改進了很多,早自習再也不哼歌了,上課再也不講話了,還主動地將手機交給我保管。高三九月調考后他還主動找到我,跟我打賭。我們的賭注是:每一次考試中,如果他沒有考到班上前40位,他就請我吃一碗加了蛋的拉面,如果考到了我就請他吃。雖然他幾乎都沒有贏過,但是因此,他的態度的確改變了很多。最終高考考了587分,被華中農業大學錄取。
長遠的目標可以引導學生奮斗的方向,但如果不關注當今當時當地的一舉一動,那么,一道小小的溝坎很可能就會讓學生栽跟斗,使他們對漫長的跋涉更加灰心。
有了“欣賞”“理解”“實踐”三把鑰匙,學生的心門一定會敞開,迎來明媚陽光。
我今天的講演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