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筑長虹合力豐羽翼——架起家校溝通橋梁 共促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岑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工作。當代教育環境下,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既必要也重要。
做好家校溝通,對班主任來講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所謂眾口難調,面對千變萬化的矛盾,形形色色的人情人性,我們只有努力提高處理問題的層次與境界,以更科學、更合理的方法去應對,才能讓每一個家長都滿意并支持學校工作。
下面,我就“如何與家長聯系溝通”說說自己的做法,談談自己的看法,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家校溝通的基本原則
家校溝通既要遵守人際交往的基本要求,又要結合教師的職業特點堅守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心有乾坤 有的放矢——全面了解學生情況
為保證家校溝通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在新組建班級或者有新同學加入時,我們要第一時間全面了解學生的基本信息,特別是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性格類型等,特殊情況要第一時間掌握,以便因材施教。全面了解學生情況,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心有乾坤。
2、換位思考 真誠相待——尊重家長就是尊重自己
教師是我們的職業角色,學生家長則是我們現在或者將來生活中的角色。與家長溝通,首先要表現出對家長本人、對他們寶貴的時間、他們的孩子以及交流機會的珍惜和尊重。尊重家長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仍記得剛入職時,老教師的教誨:家長來訪,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舉止言行,家長站著我們不能坐著;家長有情緒,我們不能跟他計較,要學會傾聽。作為班主任,我們經常會聽家長說:“孩子成績平平,在校表現一般,不好意思跟老師溝通。”總以為家長的顧慮是多余的。自從自己做了家長,尤其是孩子入學后,才真正懂得家長的“不好意思”,在與家長溝通時,就更能真正做到心態平和、真誠相待。
在具體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家長和學生,人非圣賢,皆有情緒,身為班主任要能做到“只在溝通上誠懇,不在情緒上計較”。氣定神閑、不急不躁,才能真正做到得體從容,高效溝通。
或許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千千萬,但大巧若拙,我以為最大的技巧唯有坦誠相待、將心比心。
3、主動作為 持續溝通——不等不避全程關注學生發展
古人言,“禍患常積于忽微”,若發現學生生病、行為習慣上出了問題、思想動態異于往常、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到班等,應主動作為,及時聯系家長,家校合一,解決問題,同時一定要做好痕跡管理,保護自己,不讓自己處于被動地位。
一次溝通只是合作的開始,持續的溝通才能鋪就一條康莊大道。家校溝通要持續進行,及時更新家長對孩子在校行為的認識,共同關注學生發展的全過程,不要只在發現問題時才溝通。
4、遵規守紀 不踩紅線——堅守底線做一個純粹的教育工作者
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絕對不能進行利益交換,這不僅是道德的底線,人際交往的紅線,也是法律上的高壓線,我們要時刻謹記。
家校溝通的方式與途徑一般有以下幾種。
二、家校溝通的一般途徑:
1、真情一線牽 溝通更怡然——利用好電話使家校溝通更實時
家校溝通平臺有很多,但我認為電話溝通最實用、最主流,如果能夠善用,它將成為拉近距離、凝聚力量的“感情專線”。在給家長打電話時,我會注意到以下幾方面:
充分了解學生,認真準備話題。溝通過程中,如果讓家長感覺到老師是充分了解學生的,可以在家長心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促進友好的溝通。
電話傳遞情感,短信用在通知。電話溝通的效果要遠遠高于短信溝通,短信更接近通知,而電話溝通重視度則高一些,更像是互相探討。
(3)及時換位思考,挑選合適時機。跟家長電話溝通,要避開家長不便的時候進行。
2、純凈群空間 溝通更美好——管理好家長群讓家校溝通更高效
班級群是家校溝通的重要場所或方式,班主任是班級家長群的第一責任人,為了管理好班級群,建群伊始,就要立好規矩:
(1)拒絕“小廣告”和“外交人設”
與班級工作無關的事項,如投票、廣告、閑聊等,一律不得在班級家長群中出現。班級通知非必要,不回復,拒絕“拍馬屁”式回復。
(2)不涉私密信息
私人的事情私下談,個別情況個別談。老師不通過班級群發布涉及學生、家長隱私的信息,不在群中公布全班成績排名,但是表揚可以在群中大張旗鼓地進行。
(3)不傳遞“負能量”
家長不得在群中發布帶有煽動性、過激性的言論。家長如對學校、對班級、對老師有意見,可采用其他方式溝通,必要時可當面溝通。
3、親身臨其境 溝通更親切——適時進行家訪讓家校溝通有“溫度”
家訪既是一種教育手段,更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的一種感情投資,家訪可以加固家校橋梁,拉近家校距離,解決一些在學校無法解決的問題。
原本以為,只有同城學生才有家訪的可能,高中學生,尤其預錄班學生大多都來自下面縣市區,家訪不太現實。但是,2020年5月,因為疫情學校仍不能復課,按照年級要求結合班級自身情況,我利用5天時間訪遍了全班50多名學生。學生住得分散,除了蘄春劉河鎮有5個學生,但也分布在不同的村,其他幾乎都是一個鄉鎮一個學生,我跑了全市二十多個鄉鎮,幾乎是馬不停蹄,最多的一天跑了400多公里。為了不給家長添麻煩,我堅持再晚也不在外留宿,所以我以浠水老家和黃州為中心,計劃著跑,有時回到家已經是晚上十點多?;叵肫饋?,那次家訪的確很辛苦,但是想想學生和家長見到我時那種喜悅的心情,看到原本性格內向的學生也能打開話匣子,看到學生面對高考焦慮的心情有所緩解,多辛苦都值得。
從那次家訪后,寒暑假、國慶假期、甚至是月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也會經常到學生家里看一看、聊一聊,后來家訪也成了我們年級班主任工作的一項常規工作。真正身臨其境,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心去感受,每一個特殊的時空里,都有一個學生百分百的居于被關注的中心,這一場只為他的奔赴,或許就能成為他接下來一年兩年甚至三年的精神動力。
4、發揮眾人長 溝通更全面——組建家長學校讓家校溝通更全面
召開家長會是家校溝通的必要環節,是凝聚教育合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在我看來,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對于家校之間全面溝通遠遠不夠,凝聚教育合力的漫漫長路,還需要上下求索,比如,利用好家長委員會這個平臺,目前在學校和年級指導下,我們班建立并健全了班級家長委員會,且運行良好,為我們分擔了很多工作。8月31日,我們班一個陪讀學生的奶奶在明珠大道上發生車禍,當場去世,我第一時間接到本班其他家長電話,由于該生的父母、哥哥等主要親屬全部在深圳打工,老家也沒有人,我迅速組織家委會及部分家長協助處理善后工作,一部分家長負責將遺體送到殯儀館并安排好所有事情,一直等到下午5點親屬趕到他們才離開,另一部分家長在校內配合我做好學生的穩定工作,安排好該生午餐和午睡,家委會成員說的好,親屬不在場,他家的事就是我們班的事,我們定當全力以赴。
組建并管理好家委會,有利于改善家校關系,協助處理班級事務,推而廣之,學校層面如果能夠以家長會、家長委員會、家長代表大會、家長論壇等載體組建家長學校,一定能從更高的高度,促進家校和諧,推動學校發展。
5、活動聚人心 溝通更融洽——開展家長參與的班級活動讓家校溝通更精彩
除此以外,家校溝通還可以以各種家長參與的班級活動為載體來開展。
、2020屆班級春游野炊活動
【】上一屆開展的春游活動,至今歷歷在目。那次活動非常成功,過程充實、氣氛融洽,溝通愉快,二十多位家長自愿參加,為學生服務、與學生同樂;整場活動,從租車、食材準備到場地租用,所有費用都由我一人承擔。都說預錄班學生情商不高,但那次活動以后,學生們非常配合我的工作;那次活動既是我與家長的一次深度合作的機會,也是一次彼此了解的機會,這對于以后的工作,大有益處。
、主題班會家長主講并邀請其他家長觀摩,激發家長積極性
【】所謂“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家長除了是家長,也有各自不同的職業角色,確定好班會主題,邀請家長主講或者觀摩,一來可以讓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或者專業知識,擴大學生視野,引導學生進行生涯規劃,二來也是給家長一個機會,言傳身教,大大地激發了家長積極性。
、2020屆高考封校期間,家校聯動為師生改善生活活動
2020屆高考前兩個月,高三師生封閉在校,學校領導、師生員工住宿舍、吃食堂,為改善生活、拉近家校之間的距離,我發動校內陪讀家長,在高考前六周時間里,每周五晚上,為全班56名同學和6個科任老師燉一次湯,17位家長分組輪流進行,因為每家一次只能燉7~8份,所以每次要安排8位家長同時操作,從食材的計劃、采購、分配、分組制作、送餐,每一個環節都配合得非常好。燉湯事雖小,暖胃更暖心。
家校溝通要達成什么樣的目標,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家校溝通的最終目標
1、相互反饋,共同教育:健康的家校關系可以讓家長與班主任互相充分了解學生在家、在校的全面情況,做到家校信息互動、教育無縫對接;
2、相互理解,服務全局:班主任一個人的能力和精力非常有限,班級工作甚至是學校工作紛繁復雜,需要家長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3、相互成就,鑄成合力:家校溝通有利于明確育人目標,真正形成家校合力,促進學生成長,共育新才。
總之,溝通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項專業能力,家校溝通的做法不盡相同,但總體原則和要求是一致的,一言以蔽之,把握好三個“度”,即:距離要“適度”、溝通有“溫度”、形式寬“維度”。
盡管家校溝通是個大課題、難課題,但是只要我們愿意去思考研究、實踐嘗試,一定會做得越來越好,家校合一形成合力,共促學生發展。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學生的成長受到家庭、社會等多重關系的影響,有時我們拼盡全力卻收效甚微。當學生出現病理或心理的問題時,我們應該指導家長向更加專業的領域尋求幫助,從更長遠的角度,以更專業的幫助,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